理查的作品是我近2个月才开始特别留意的,以前稍微熟悉的就是一个Zarathustra,滕斯泰特的版本。近一段时期机缘不错,收了几张很出色的理查的唱片:几部著名交响诗,还有最重要的歌剧“玫瑰骑士”,所以对他的作品有了点大概的了解。
我感觉理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很外在,或者说是“外向”的。也就是说音乐的意象比较明确,听者比较容易把握。歌剧就不用说了,就拿交响诗来说,一般都有标题,更有一些作品除了主标题外每个章节还有副标题。最典型的“外向型”作品大概要数“阿尔卑斯山交响曲”,整个听下来的感觉就像是一张电影原声,音乐形象很具体。与之相比,像巴赫大无、贝多芬晚期四重奏简直就是另一个极端——极端“内向型”作品。

另一点感觉,理查的和声语言也是很独特和个性化的。具体技术性的分析我写不来,只是感觉他的管弦乐色彩异常地斑斓、绚丽。光是这几个形容词的话,用在马勒或者拉威尔身上也很合适,不过有一点是理查独有的,就是他能让小提琴声部在其他乐器的映衬下,发出一种美得令人窒息的音色。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。这一点在查拉图斯特拉和英雄生涯里有充分体现。
再有一点,理查的作品调性有时不是很稳定,有一点半音化倾向。不过我感觉理查在这个方向走得不远,离“特里斯坦”还有一定距离,离勋伯格就更差得远了。然而就是这不多的一点,能带给人一种很新奇的感受。挑战传统,但又不彻底否定传统,这样的作品总是很讨巧,既有启发性,又不至于难以接受。
最后一点,理查的音乐还很“发烧”。他把管弦乐团这件“乐器”用得非常“透”,各方面潜力发掘得很充分。并且他的作品经常一惊一乍的,对系统的速度和动态是个考验。
